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ansmat.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ansmat.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ansmat.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ansmat.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国家队”引领能源科技自立自强_乐鱼体育官网在线_乐鱼棋牌官网,乐鱼全站app登录官网,乐鱼体育官网在线
乐鱼体育官网在线

“国家队”引领能源科技自立自强

发表时间:2024-11-10 01:54:44 来源:乐鱼体育官网在线

  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被授予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自2014年“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以来,国资央企在能源技术革命方面树立的新里程碑。这两项由能源央企主导的科技成果,分别对应着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两条能源科学技术创新的主战线。

  在中国能源科技史上,2014年是一个具备极其重大意义的年份。这一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五次评估报告,巴黎气候大会召开在即,全球清洁低碳转型换挡提速。而此时,美国页岩气革命对全球地理政治学关系和能源版图变迁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却持续攀升至近60%,能源安全威胁迫在眉睫。“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应运而生。

  其中能源技术革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兴起,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储能、氢能等一大批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成为全世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能源产业从资源、资本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说。

  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导下,过去10年间,能源央企快速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引领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取得了以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等4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为代表的系列成果。

  这些持续产出的科研成果,既根植于我国能源央企传统上采取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也得益于近年来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能源央企在良好基础上加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力度,通过优化管理体系、深化用人机制、打造协同体系,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实力迈上新台阶。

  而随着能源技术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慢慢的变多的跨界央企也融入到能源技术革命之中,为其注入澎湃新动能。

  在距离海南省三亚市150公里的蔚蓝海面上,伫立着一座亮黄色的“钢铁城堡”。这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作业平台,也是“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的心脏。它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自主开发能力实现了从300米深水到1500米超深水的历史性跨越。自2021年正式投产以来,“深海一号”大气田持续向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同时供气,累计供气量超过80亿立方米。

  作为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成为近年来国资央企以科学技术创新促能源安全的一个缩影。

  “富煤、贫油、少气”的国情,导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多年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保障能源安全,油气领域是重中之重。

  在此背景下,“三桶油”加大了上游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除“深海一号”项目外,中国海油还牵头完成了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奖项目“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此外,在近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名单中,中国海油牵头的“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中国石油主导的“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中国石化主导的“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等近10个相关项目赫然在列。

  中游油气输送环节,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等能源进口通道的战略地位也不可以小看。中国石油主导完成了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我国油气战略通道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该项目所涉及的相关子公司现已大多重组进入国家管网集团。

  如果说油气产业链上游主要受制于资源禀赋,那么下游石油化学工业环节则更强调技术实力的竞争。作为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奖项目,中国石化主导的“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明显提升了我国芳烃生产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使我国变成全球上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芳烃广泛应用于纺织、医药、建材等领域,此项“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既维护了能源安全,又为有效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作出重要贡献。

  不只是石油央企,其他能源央企从我国资源禀赋出发,以煤制油煤化工为突破口,积极寻找替代方案。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煤制油煤化工企业,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完成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使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同时掌握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的国家。项目投产7年多来,已累计生产油化品超2500万吨,近3年其油化品年产量均突破400万吨。

  “在富煤、缺油、少气的固有条件下,要对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有新的认识。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目前已经开发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的十分之一,丰富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资源构成了我国能源转型的坚实基础。能源低碳转型和能源安全是并行不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说。

  低碳转型成为能源央企推动能源技术革命的另一个重要方向。过去10余年间,我国已探索出“清洁能源发电+特高压输电”的能源转型模式,诸多有关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三峡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中国最大的海上风电开发企业。其牵头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该项目是全球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举世公认的全球超级工程之一。中国三峡集团还是我国近年海上风机大兆瓦化浪潮的主推者之一,其牵头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三峡集团、华电重工、东方电气等联合完成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除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外,核电也是低碳转型的重点领域。中核集团与中广核联合研发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华龙一号”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于2021年1月投入商业运行,“华龙一号”如今已成为中国出口的一张新名片。此外,国家电投也于2020年9月发布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中国华能所属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于2023年12月建成投产,这是全球首座投入商业运行的第四代核电站。

  不过,我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西,与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区相背离。为解决清洁能源在地域上优化配置的问题,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力央企提出特高压输电的解决方案。特高压技术破解了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世界难题,成为中国出口的另一张新名片。“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共建成39项特高压输电工程,跨省区输电能力超3亿千瓦,累计送电超3万亿千瓦时,累计减排二氧化碳31.8亿吨。中国电网变成全球上输电能力最强、顶级规模的新型电网。

  能源央企如流水线般持续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意味着这一领域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

  强化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许多行业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十分突出,科研资源大多分布在在企业外部的科研院所,企业的原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相对薄弱。

  能源行业的情况相对特殊。部分重点能源央企成立伊始便建立起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内设央企科研机构,从公司治理的角度为产销研用深层次地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新一轮国企改革号角吹响,能源央企在一体化发展模式基础上纷纷加大改革力度,慢慢地加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科学技术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

  “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改革科技体制、优化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也将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能源技术革命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形成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能源科学技术创新上下游联动的一体化创新和全产业链协同技术发展模式。”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说。

  中核集团重视将公司战略融入国家战略,曾创造出中国第一颗、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等多项“新中国第一”。近年来,中核集团又成立原创技术策源地领导小组,并印发先进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工作方案、核工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等纲领性文件。

  这种对战略的重视传递到集团所属科研机构。建院于1965年、以“华龙一号”等为名片的核动力院,制定了“新时代”发展的策略,明确了“一体两翼三高”的奋斗目标。

  核动力院战略规划部主任王小军介绍,“一体”即国际一流核动力研发基地,“两翼”即国家核燃料研发基地、新时代升级版“中国堆谷”,“三高”即高素质人才队伍、高水平研发条件、高质量创新体系。核动力院还制定了先进核能、核燃料等“路线图”,指导“十四五”期间核动力事业的跨越发展。为全面加强基础及前沿技术探讨研究,该院于近期组建基础研究部,承接核反应堆技术、先进核能技术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实体化运行要求,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高水平创新技术流水线建设的核心是通过流程各节点责权利的精准定位和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动力。”中国石化石科院院长李明丰说。

  这家坐拥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的科研机构,在强调“战略”的同时将“战术”层面的改革摆上突出位置。

  李明丰解释,事前层面,针对科研规划“指挥棒”作用不强的问题,中国石化石科院全方面实施科研门径管理,压减课题总量,细化审查标准、加大审查力度,引导科技资源配置更加聚焦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向。

  事中层面,针对课题研发质量有待提升的问题,中国石化石科院制定实施《科研项目/课题阶段质量目标管理办法》,围绕文章专利、成果评定等5方面,明确基础研究、小试研究、中试研究、工业试验4个研发阶段的19项品质衡量准则与控制要求,突出精细化过程管理,从严管控课题质量。

  事后层面,针对技术成果转化力度有待加强的问题,中国石化石科院将成套技术作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总抓手,制定《成套技术管理办法》,为推动课题从小试到中试及工业试验阶段快速转化提供支撑。

  石科院自主研发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建成全球单套产能最大、技术领先的己内酰胺生产研发基地

  作为定位于国家电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和先进装备研发中心的“科改企业”,国网智研院围绕经济、荣誉、成长、环境4个维度,重点实施15项激励举措,建设高品质人才集聚平台。

  首先是强化经济激励。国网智研院完善宽带岗级工资体系,实现员工收入与考核评价强关联,2023年科研人员人均薪酬增幅达10%以上,同级收入差距最高达4.1倍,219人因科研贡献获得直接经济激励,激励比例达35%。

  其次是强化荣誉激励。国网智研院首次设置并评选5名“智研院电力工匠”,给予获奖者相关福利倾斜。同时,开展先进人物事迹宣传,弘扬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

  再次是强化成长激励。国网智研院组织青年骨干参加青创人才和“青马工程”“双青”培训;实施“智研·琢玉”青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养青年科技先锋;优化职业发展通道,完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是强化环境激励。国网智研院深化科研“放管服”,完善项目分层分级管理机制,推行“揭榜挂帅制”“经费包干制”等新型科研攻关机制,配置30名科研助理。同时,提升服务管理数字化水平,优化职工办公环境,建设舒适美丽智慧园区。

  这种开放,首先是在能源行业内部或横向组团,或纵向共链,或资本相融,由此产生协同效应。

  2024年6月28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9家央企共同组建的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旨在携手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2019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分3批组建了24个由央企牵头的创新联合体,其中不乏在油气、新能源、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领域的布局。

  此前,中核集团与中广核联合研发“华龙一号”、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联合研发特高压等成功案例,也为能源央企横向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在获奖项目“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的主要完成单位名单中,既有风电开发企业中国三峡集团及其所属三峡能源、三峡上海院,又有风机制造企业东方电气、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还有海缆企业中天科技、海工企业华电重工和中交三航局。位于福建的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里,近三年相继下线兆瓦海上风机,推动我们国家海上风电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作为开发企业,我们实际上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引进国外设备,但这样的形式会让我们受制于人,也不利于中国海上风电发展。于是我们决心把上中下游产业链联合起来一起创新,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肯定也可以。”三峡能源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吕鹏远说。

  神耀科技是能源科学技术创新领域资本相融的一个典型。“神宁炉”干煤粉气化技术,是“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37项重大装备技术国产化中最重要的一项,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这项技术由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宁夏煤业联合中国五环、中国船舶七一一所等共同开发。为了瞄准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趋势持续创新探索,2017年,宁夏煤业与中国船舶七一一所旗下上海齐耀科技、中国五环、中科合成油、宁夏天健丰融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合资公司——神耀科技。

  神耀科技总经理匡建平介绍,该公司再接再厉,研发出高效、节能、节水的新型干煤粉废锅流程气化技术“神宁炉II”,实现了“神宁炉”气化技术的升级。此外,神耀科技还研发了专有“气化固废资源化利用及低热值焚烧技术”等一批“神宁炉”气化产业链技术。

  开放带来的融合,随着能源技术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而加速向能源行业之外蔓延。

  新一代信息技术使无人矿山成为可能。中国煤炭科工所属天玛智控在煤矿无人化智能化开采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应用该公司技术的黄陵矿业一号煤矿,生产期间工作面无人操作,地面3人远程操作,生产效率提高13.8%。电信央企也跨界进军这一领域,中国移动与阳煤集团、华为公司联手打造的国内首座5G智慧煤矿于2020年6月正式落成。

  中盐集团则引领盐行业挖掘新型储能“新空间”。利用水溶开采方式在地下较厚的盐层采矿后会形成地下洞穴。中盐集团与中国华能、清华大学三方合作,于2022年5月建成投产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这是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生物技术承担着在未来部分替代油气的使命。油气在用途上大致上可以分为燃料和化工原料两大方向,生物技术可在燃料方向上制成生物燃油,也可在原料方向上制成生物基材料,以此来实现油气替代,保障能源安全。

  近年来,一批来自不一样的行业的央企加码生物制造。一类以招商局集团、国投集团等为代表,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优势,投资了凯赛生物、慕恩生物等明星企业;一类以保利集团旗下中国食品院、中国诚通旗下中国纸业等为代表,从主业出发孵化相关多元的战新产业。

  这些央企正在从单打独斗走向携手共进。2024年6月27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招商局集团牵头与国药集团、保利集团、中粮集团、华润集团、新兴际华集团、通用技术集团成立中央企业未来健康产业合成生物领域创新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