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红四军的创始人曾任红军师长若活到授衔时应为开国元帅

发表时间:2025-04-02 04:31:38 来源:名酒类

  世人皆知开国十大元帅的赫赫功勋,却鲜有人知,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还有一位红军将领,他既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又是红四军的创始功臣。他27岁就已身居红军师长要职,带兵打仗,战功赫赫。在井冈山时期,他曾以寡敌众,智取黄洋界,让敌人闻风丧胆。毛主席对他赞赏有加,多次点名表扬。然而,天妒英才,这位红军将领却在高兴圩战役中英勇牺牲。若他能活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授衔时刻,必将名列开国元帅之列。这位红军将领,到底是谁?他又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经历?

  世人常说虎父无犬子,在湖南益阳,曾家可谓是当地有名的武举世家。曾士峨的父亲曾保臣是清朝武举人出身,在当地颇有名望。

  上世纪初,益阳城里的武馆林立,习武之风盛行。老武举人曾保臣不仅自己精通武艺,更是在家中开设了私塾,传授武艺。每到清晨,私塾里总是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和习武的喊声。

  1904年3月6日,曾士峨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武韵之家。从小耳濡目染,他不仅跟随父亲习武强身,还在私塾中接受了民间传统文化的熏陶。

  那时候的益阳,新思潮渐起。在城里,不少知识分子开始传播进步思想。年少的曾士峨常常出入书店,阅读各类进步书籍,这让他的思想也逐渐开放起来。

  1923年,19岁的曾士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益阳信义大学。这所由基督教会创办的大学,是当时湖南省为数不多的高等学府之一。在这里,曾士峨不仅接触到了更多的新思想,还结识了不少进步青年。

  然而,一场变故改变了曾士峨的人生轨迹。1924年,信义大学发生了一起外国教师侮辱中国女学生的恶性事件。这件事在校园里掀起了轩然,性情刚烈的曾士峨义愤填膺。

  当时,正值北伐战争前夕,全国反帝爱国浪潮高涨。曾士峨毅然决定退学从军,他要用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

  经过一番周折,他成功进入了国民革命军第8军独立1师。在部队里,曾士峨的表现十分出色。他不仅将从小习得的武艺派上了用场,更是凭借着在信义大学所学的文化知识,很快就在部队里崭露头角。

  1926年,北伐军进军湖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曾士峨从第8入了黄埔军校长沙第三分校学习。在这里,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机遇。

  黄埔军校长沙分校虽然规模不及广州总校,但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丝毫不逊色。在这里,曾士峨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理论和战术,这为他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校学习期间,曾士峨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时局,探讨革命。这段经历让曾士峨的思想觉悟有了质的飞跃。

  毕业后,由于表现突出,曾士峨被推荐到卢德铭的警卫团任连长。这一任命,为他日后参加革命斗争开启了新的篇章。

  1927年的中国,革命形势风云变幻。在卢德铭的警卫团里,曾士峨很快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当时的警卫团驻扎在湖南,曾士峨带领的连队不仅训练有素,更是在多次战斗中表现突出。

  那一年的8月,中央派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卢德铭接到通知后,立即召集了一次秘密会议。会议结束后,曾士峨被任命为营参谋长,负责协助指挥部队。

  在起义的准备阶段,曾士峨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他利用自己对当地地形的熟悉,为部队规划了多条安全的行军路线。在他的建议下,起义部队避开了敌人的主要据点,成功抵达了预定集结地点。

  当时的形势十分严峻,敌军在四周虎视眈眈。一些军官开始动摇,以师长余洒度为首的一些人甚至散布红军必败的谣言。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曾士峨和罗荣桓等人迅速行动起来。

  在部队行军途中,曾士峨组织了一次特殊的连队党委会议。会上,他们决定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向战士们讲解革命的意义。这样的解决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幅度的提升了部队的战斗意志。

  9月29日,部队终于到达了永新县的三湾村。在这里,主持召开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会议。会议决定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曾士峨被任命为特务连连长,负责团部的警卫工作。

  特务连虽然人数不多,但担负着保卫团部的重要任务。曾士峨对连队进行了严格训练,特别注重战士们的警惕性和应变能力。在他的带领下,特务连不仅成为了一支作风优良的部队,更是多次成功处置了危急情况。

  1928年初,曾士峨又立下了一个大功。当时,有叛徒潜入红军,企图在茶陵发动兵变。曾士峨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叛徒的异常举动。他随即向上级报告,并配合组织成功粉碎了叛变阴谋。

  这次事件后,曾士峨的威望在部队中逐步提升。4月,当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时,两支部队合编为红四军。在这次改编中,曾士峨被任命为红四军31团1营营长,同时兼任3连连长。

  从特务连到营长,曾士峨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率领的部队在多次战斗中都表现优异,尤其是在防守战中,更是屡创佳绩。这段时期,他带领部队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为红四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的一天,井冈山下突然传来一个紧急消息:湘军吴尚部正在向黄洋界方向推进。这一条消息让留守井冈山的红军将士们格外警惕。黄洋界是井冈山的重要关卡,一旦失守,整个根据地都将面临严重威胁。

  当时的形势十分严峻。红四军主力已经离开井冈山,前往桂东迎接大部队。山上只留下了1连和3连两支部队把守黄洋界。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守军力量明显不足。

  在这关键时刻,曾士峨主动请缨,带领一支小分队前往黄洋界侦察地形。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一路摸索前进。途中,曾士峨仔仔细细地观察地形,发现黄洋界虽然地势险要,但也有其特殊的地理优势可以利用。

  经过实地勘察,曾士峨发现了一条敌人意想不到的小路。这条山间小径虽然崎岖难行,但可以绕到敌人后方。这个发现让他灵光一闪,立即制定了一个巧妙的作战计划。

  回到驻地后,曾士峨立即找到了陈毅安商议对策。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让一连在正面佯攻,同时在山上燃放鞭炮制造声势,而他则带领3连从那条隐蔽的小路绕到敌人后方,来个出其不意。

  这个计划很快得到了批准。一连连长王良接到命令后,立即带领战士们准备鞭炮和火把。他们将大量鞭炮埋在山路两旁,只等天黑后引燃。

  当天深夜,战斗正式打响。山顶上突然响起震天的鞭炮声,火光冲天。敌军吴尚部原以为红军主力已经返回,正准备发起总攻。就在此时,曾士峨带领3连的战士们已经悄悄绕到了敌军后方。

  当敌军全神贯注地关注着山顶的动静时,曾士峨一声令下,3连战士突然从后方发起猛烈进攻。敌军顿时大乱,在黑夜中难辨方向,加上地形不熟,纷纷往遂川方向撤退。

  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保住了黄洋界这个重要关卡,更为红军积累了宝贵的山地作战经验。曾士峨总结出的"声东击西"、"以少胜多"的战术,后来成为了红军山地游击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次战斗中,曾士峨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战术要点:在山地作战中,熟悉地形和灵活机动比兵力优势更重要。他带领部队经常进行地形勘察和实地演练,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山地作战的战术体系。

  这次黄洋界之战的胜利,让曾士峨在红四军中声名鹊起。不久后,他就被提拔为红四军第2纵队司令员,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军事指挥生涯。

  在黄洋界战役后,曾士峨正式走上了红军高级指挥员的岗位。1929年初,红四军正式任命他为军参谋长。这一个位置不仅要参与军队的重大决策,更要统筹全军的作战计划。

  当时的红四军正面临着一个重要任务:南下赣南,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这是一次极具挑战性的战役,因为赣南地区敌军势力盘根错节,地形也十分复杂。

  在南下途中,红四军遭遇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其中最为激烈的是大柏地战役。当时,敌军集结了大量兵力,企图一举歼灭红四军。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曾士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利用地形优势,设伏击阵地。

  在大柏地战役中,曾士峨亲自带队侦察地形,选定了最佳的伏击位置。他让部队在有利地形设置了多个伏击点,形成了一个"口袋阵"。当敌军主力进入伏击圈后,红军突然发起猛烈攻击,一举歼敌数百人。

  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将士的士气。接下来,在长岭寨战役中,曾士峨又展现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他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让敌人误判了红军的主攻方向,最终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1930年,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斗打响。此时的曾士峨已经是红四军的骨干指挥员,在多次战斗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一次关键战役中,他率领部队采用迂回包抄的战术,成功切断了敌军的退路,为歼灭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中,曾士峨更是表现出色。他所指挥的部队在多次遭遇战中都打得十分漂亮。一次战斗中,他带领部队在敌军必经之路设下埋伏,成功俘虏了一个营的敌军。这次战果,让毛主席专门在军事会议上表扬了他。

  正是因为屡建战功,1931年初,曾士峨被任命为红四军第11师师长。这是对他军事才能的极大肯定。上任后,他立即着手整顿部队,加强军事训练,使第11师很快成为了红四军的主力师之一。

  在担任师长期间,曾士峨经常和战士们同吃同住。他要求部队严格遵守纪律,注重对敌军俘虏的政治教育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第11师不仅战斗力强,更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那段时间,第11师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每次战斗,曾士峨都亲临一线,指挥部队。他常说:"打仗就要打得漂亮,不能糟蹋了战士们的血汗。"这句线师官兵中广为流传。

  1931年8月,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敌军集结了大量兵力,从多个方向向苏区发起进攻。在这场关键战役中,曾士峨率领的红11师担负着阻击粤军的重要任务。

  高兴圩位于赣南的一个战略要地,是进入中央苏区的重要门户。9月初,情报显示粤军十九路军正在向高兴圩方向推进。红军立即调集了红3军团和35军,配合红11师展开阻击战。

  9月7日,战斗打响前夕,曾士峨召集各团指挥员开会。他在会上详细分析了敌情,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特别强调要切断敌军的退路,不能让其突围。

  9月8日拂晓,粤军十九路军在蔡廷锴的指挥下,向高兴圩发起猛攻。敌军的主力是60师,由沈光汉亲自指挥。这支部队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

  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敌军投入了大量火力,试图突破红军的防线师在有利地形设置了多道防线,有效地遏制了敌军的进攻势头。

  上午10点左右,战况突然发生转变。敌军集中优势兵力,对红11师的阵地发起猛烈冲锋。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曾士峨当机立断,亲自组织了一支敢死队。

  这支敢死队由11师的精锐战士组成,配备了最好的武器。曾士峨对战士们说:"们,我们肯定要顶住敌人的进攻,为主力部队创造时间!"

  随后,曾士峨亲自带领敢死队冲向敌阵。在他的带领下,敢死队战士们勇猛冲锋,一度打乱了敌军的阵型。就在这关键时刻,一颗子弹击中了曾士峨的胸部。

  即便身受重伤,曾士峨仍然坚持指挥战斗。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们,冲啊!"这是战士们听到的他最后一句线岁的红军将领,就这样壮烈牺牲在了战场上。他的牺牲,令整个红四军震动。战斗结束后,毛主席在中央苏区亲自主持召开了祝捷大会,特别要求全体向曾士峨等烈士默哀。

  在默哀仪式上,毛主席高度评价了曾士峨的功绩。他说,曾士峨是我们的好战友、好,他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忘记他。

  多年后,当曾士峨的战友何长工见到烈士的次子时,谈起往事,不禁感慨万分。他说,若是曾士峨能活到新中国成立,以他的才能和功绩,必定会被授予元帅军衔。这既是对曾士峨军事才能的肯定,也是对他一生功勋的褒奖。